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1分鐘、2束光,3D打印出一座“柏林地標”,精度高于發(fā)絲

星之球科技 來源:量子位2020-12-29 我要評論(0 )   

說到3D打印,你首先想到什么缺點?速度慢、精度低、打印出來的物體看起來十分脆弱。現在,這些缺點在最新的3D打印技術面前都不是問題。來自德國的一組團隊,現在能在幾...

說到3D打印,你首先想到什么缺點?

速度慢、精度低、打印出來的物體看起來十分脆弱。

現在,這些缺點在最新的3D打印技術面前都不是問題。

來自德國的一組團隊,現在能在幾秒內完成一次3D打印,比之前最快的技術也要快上十倍,加工精度還很高,達到25微米(僅不到頭發(fā)絲直徑一半)。

只需要幾秒時間,就能打印出一個立體圖案:

打印出柏林地標建筑勃蘭登堡門也只需68秒。

甚至還能將輪子、輪軸一起打印出來,無需后期組裝即可運轉。

你也不必擔心打印出來的物體太脆弱,即使它遭到錘子重擊也不會輕易散架。

快、準、穩(wěn)是這種3D打印技術的最大特點。

現在,這項研究成果發(fā)表在了最新一期的Nature上。

在電影《星際迷航》中,有一種叫做“復制器”的設備??梢栽趲酌腌妰葟椭瞥隽硪粋€物體。

現在由于材料科學的進步,這些科幻小說的裝置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接近現實。

傳統(tǒng)3D打印的缺點

為何傳統(tǒng)3D打印慢?主要是因為只能打印完一層再打另一層。

常見的3D打印機用噴頭噴出樹脂,繼而一層層堆疊起來。一般打印一個物體可能需要幾小時甚至幾天。

用這種方法打印的材料,其精度受到噴頭大小的影響。

噴頭大了,打印精度低;噴頭小了,雖然能提高精度,打印速度也慢下來了。

而且這種“千層蛋糕”的打印方式導致層與層之間結合不太緊密。從外觀上看“層次感”就非常明顯。受到外力后,層之間更是容易松脫。

之后,一家名為Carbon的3D打印創(chuàng)業(yè)公司開發(fā)了一種全新的技術,大大提高了速度。

他們2015年發(fā)表在Science上的論文首次展示了這種技術,稱之為連續(xù)液面生成(CLIP),能比傳統(tǒng)的3D打印技術快上100倍。

CLIP之所以快,是因為它一次能打印完一層。

這項技術就像拍照,用紫外光照射樹脂液體表面,讓其固化。等這一層固化完后,拉出液面,再拍下一個截面,直到打印完整個物體。

速度問題是解決了,但還有一個問題:打印材料必須是一體的。

比如文章開頭展示的軸承,輪和軸是分開的,CLIP技術也無能為例,像下面那種“籠中小球”,之前的3D打印技術也難以應付。

而且CLIP的打印速度雖然提升很多,對于批量生產來說仍然不夠。比如打印一片鞋底仍需要幾十分鐘。

在光片上,用另一束光雕刻

于是,科學家們想出了一種新辦法:用激光在液體上“雕刻”出想要的物體。

這種液體,在光照條件下能夠發(fā)生化學反應,從而生成固體物。

但如果只用一束光讓液體變成固體,并不能很好地打印出想要的形狀,而是會形成一根根直線:

那么,利用兩束光的交點呢?

如果一種液體在經過兩種光照反應后,才能生成固體,那么就能利用交點,在液體中“雕刻”出想要的固體形狀。

也就是說,需要找到一種液體化合物,在二次光照反應后能生成固體物。

現在,這種液體化合物(雙色光引發(fā)劑,DCPI)已經被找到了,它的初始化學式長這樣:

在與375nm的紫外線光進行反應后,它變成了這種化合物(花菁態(tài)):

現在,這種花菁態(tài)化合物能夠跟波長位于450~700nm之間的可見光反應,生成固體聚合物。

這種方法,被稱之為Xolography,其中X即“交叉”,Holography即“全息照相術”,意為利用交叉的光線,在液體中“照”出一個固體來。

除了反應速度快,Xolography的優(yōu)點在于,與紫外線光反應生成的花菁態(tài)化合物,還可以被回收并重復利用。

中間生成的花菁態(tài)化合物并不穩(wěn)定,如果一直沒有被第二束可見光擊中,它就會在室溫下以t1/2=6s的熱半衰期,恢復成原來的化合物,如下圖中△T。

然而,直接用兩束光交叉的方法,存在一個缺陷。

下圖是DCPI的初始化合物、與反應后的花菁態(tài)化合物,和兩種波長的光反應的吸光率。其中,黑色的曲線是初始化合物,藍色的曲線是花菁態(tài)化合物:

從圖中可以看出,花菁態(tài)化合物,不僅能與可見光反應生成固體聚合物,也能吸收可見光波長之外的光(包括紫外線光),產生光引發(fā)反應。

因此,要保證這種花菁態(tài)化合物,只能在紫外線光中暴露一次。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種叫做“光片法”的方法,將375nm二極管激光器的高斯光束轉換成發(fā)散激光光束,準直并聚焦到打印體積的中心,形成一整個紫外光片。

由于光的衍射,生成的第一種化合物會在液體中呈現“中間窄、兩邊寬”的情況(如圖中藍色部分):

這時,再從正面將可見光垂直照入,形成固體聚合物。

而中間最窄部分的寬度,就決定了這種3D打印技術的分辨率。

采用這種“在光片上,用另一束光雕刻”的方法,沿光片的激發(fā)不均勻性可以保持在13%以下,非常穩(wěn)定。

目前,研究人員還在優(yōu)化這種化合物,以提高它的快速聚合能力,同時保證最大的光學透明性和高粘度。

這項神奇的3D打印技術,由勃蘭登堡應用科學大學的物理學家Martin Regehly等多位德國科學家造出。

事實上,此前也有人嘗試過用兩束光交叉的方法,來進行3D打印,然而卻無法達到這種方法的精度。

這一技術的系統(tǒng)程序由Python編寫,在樹莓派4上運行,用來控制激光器、線性軸和投影儀,打印的速度和精度都挺不錯,批量打印也沒有問題。

未來或用于生產跑鞋

當然,Xolography現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光在樹脂中的穿透距離有限,因此打印物體的體積受到限制。

由于該方法需要移動樹脂,如果打印方向上移動距離較長,打印時間也會成比例地增加。

但是它超快的打印速度頗具實用化前景。研究人員已經想到,用它來加工定制的運動鞋鞋底。

阿迪達斯可能也是這么想的。

早在2017年,阿迪達斯就已經嘗試使用3D打印來加工鞋底,當時他們利用Carbon3D的技術來打印Futurecraft 4D這款跑鞋鞋底。

像這種復雜結構的鏤空鞋底,傳統(tǒng)技術無法制造,只能由3D打印來完成。

所以阿迪達斯找到Carbon公司來制造,不過加工一片鞋底的過程大約需要90分鐘,導致阿迪達斯在2017年大約只生產了5000雙這種跑鞋。

如果將來能把Xolography用在3D打印跑鞋上,那么大批量生產不再是夢想。

也許你以后就能用更低的價格把最新科技穿在腳上了。

參考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543-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3029-7#Sec18http://www.mrvision.org/en/regehly.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

3D打印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