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軍工航天新聞

激光鈾濃縮技術可能造成新的擴散風險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wǎng)(北京)2016-06-30 我要評論(0 )   

根據(jù)普林斯頓大學科學與全球安全項目的物理學家Ryan Snyder即將發(fā)表在《科學與全球安全》雜志上的文章,一種新的激光鈾濃縮技術可用于核武器生產(chǎn),且難以檢測。

 根據(jù)普林斯頓大學科學與全球安全項目的物理學家Ryan Snyder即將發(fā)表在《科學與全球安全》雜志上的文章,一種新的激光鈾濃縮技術可用于核武器生產(chǎn),且難以檢測。 
 
這種三代激光鈾濃縮技術最初由澳大利亞開發(fā),2012年由通用電氣日立公司為首的全球激光濃縮公司獲得許可證。 
 
該文介紹了新的鈾分離技術的基本參數(shù),還估計了一個鈾濃縮工廠需要安裝多少級聯(lián)可以進行武器級高濃鈾的生產(chǎn)。 
 
該文給出了一個隱蔽的激光鈾濃縮廠制造一個炸彈用的武器級鈾所需要空間和能量比目前任何一個與其規(guī)模相當且使用當前最高效離心技術的鈾濃縮廠所需的空間和能量都小。  
 
獲取這種激光系統(tǒng)似乎是一個國家掌握這種新的鈾濃縮方法的主要技術障礙。本文詳細介紹了可用于鈾濃縮的幾種激光器。這些激光技術的出口控制很難實現(xiàn),因為其中一些激光器在很多領域都有應用,如醫(yī)藥、電信和國防等。這就導致更多的國家可以通過研發(fā)激光形成潛在的核武器能力。 
 
該文建議,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規(guī)范能夠濃縮武器級鈾的激光系統(tǒng)。否則這種激光技術的擴散風險并不會比氣體離心或钚后處理的擴散風險低。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鈾濃縮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wǎng)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wǎng)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