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已經(jīng)悄然擱置激光慣性聚變能(laser Inertial Fusion Energy, LIFE)項目,該項目的目的是設計出利用激光聚變原理實現(xiàn)的發(fā)電廠。LIFE項目的前提是國家點火裝置(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NIF)上實現(xiàn)點火,但目前獲得點火的時間一再延遲,已經(jīng)落后預定計劃一年多的時間。
LIFE電廠的預想圖
去年九月在國家點火裝置上進行的實驗獲得了里程碑式的進展,但離點火還遠。相應的實驗結果,今年早些時候公開在《Nature》雜志上,實驗獲得的聚變能量約為激光器輸出1.8MJ能量的1%。
LLNL的代理主任Bret Knapp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實驗室慣性約束聚變研究的重點是如何在NIF上實現(xiàn)點火,而不是設計LIFE的概念。”點火應該取得更多的進展,直到能夠指導解決目前阻礙獲得點火的基礎科學難題。此外,實驗室將繼續(xù)聚變能研究相關的基礎科學和技術項目,如材料研究、二極管激光器,和燃料靶等。按照設計,LIFE電廠每天將內(nèi)爆130萬個精密制造的燃料靶丸。
Knapp指出,LIFE項目的暫時停止不會引起失業(yè)。
一些聚變研究專家批評LLNL對建造慣性約束聚變電廠的風險估計不足,在LLNL的內(nèi)部雜志《Scicence & Technology Review》(2011年7/8月)給出了聚變電廠的遠景規(guī)劃,認為人類會在21世紀20年代中葉實現(xiàn)400MJ電廠的運行演示。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激光力能學實驗室(Laboratory for Laser Energetics, LLE)主任Robert McCrory認為對LIFE的過度夸大損害了LLNL實驗室。激光力能學實驗室是由美國能源部資助的激光聚變實驗室。McCrory認為激光玻璃制造能力的缺乏是不可避免的,ICF裝置的建造必須從現(xiàn)在開始。即使沒有LIFE所需的功率處理(power-handling)系統(tǒng),NIF也花了13年才建成。
LIFE項目的負責人Mike Dunne說他將繼續(xù)管理一系列研究發(fā)展項目,以解決慣性聚變能開發(fā)中的關鍵技術風險。其中最關鍵的是新型激光器的研究(很可能是二極管激光器),這種激光器每秒能進行十多次發(fā)射,而NIF的玻璃激光器每天只能進行1~2次打靶。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