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存浩,籍貫山東無棣, 天津人,物理化學家和激光化學家、中國高能化學激光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
1943年考入廈門大學,1947年畢業(yè)于國立中央大學化工系, 1950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碩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4年當選為中科院化學部常委, 2013年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6年1月4日國家天文臺將編號為"19282"的小行星命名為"張存浩星"。
張存浩長期從事催化、火箭推進劑、化學激光、分子反應動力學等領域的研究。 研究雙共振光譜學和分子碰撞傳能,短波長化學激光新體系。 研究水煤氣催化合成液體燃料,在發(fā)展熔鐵催化劑和解決流化床傳熱與反混問題上有所貢獻。
“搞激光比搞火箭推進劑還難,主要是一無所有。資料、儀器、設備都缺,光譜儀、示波器什么都沒有?!睆埓婧普f,為了研究這項高技術,他再一次“改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張存浩說,愈是新的、難的、前沿的研究,就愈不要怕。下放后重回崗位,他全力投入科研,率領團隊開展了我國第一個重要的化學激光體系的研究,解決了化學激光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連續(xù)波超音速化學激光器,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其后,張存浩在化學激光領域不斷耕耘,成為我國化學激光的奠基人和開拓者:開拓了我國短波長化學激光的研究方向;1985年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放電引發(fā)的脈沖氧碘化學激光器;1992年,領導團隊研制出我國第一臺連續(xù)波氧碘化學激光器……
研制化學激光同時,張存浩還十分注重化學激光的機理和基礎理論研究。上世紀80年代,他領導團隊率先開展了新“泵浦”反應和分子碰撞傳能動力學方面的研究,以此為基礎,開創(chuàng)了我國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領域。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